为了实现故宫世界遗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自2011年起,故宫开始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的系统建设。
监测团队确立了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中心的监测框架,将文物建筑、室外陈设、古树名木等遗产要素和影响要素价值延续的环境、观众、基础设施、非文物建筑、雷击等影响因素纳入监测范畴;相继建成了环境质量、白蚁、防雷、室内温湿度、观众动态、电力、售检票、室外陈设、热力和文物建筑等监测系统;开展了文物建筑基础信息普查,室外陈设基础信息采集和保存现状评估,同时进行了多项遗产典型病害监测与防控探索性工作。
空气污染物采样分析
室外陈设数据采集
城墙本体监测
文物建筑监测系统
截至2018年,遗产要素底账已基本摸清,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实时或定期监测系统基本建成,监测团队对于故宫遗产监测的认知也大幅提升,建设一个数据众多、功能全面的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时机已经成熟。2019年,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总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开始探索将更多现代化手段加入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2017年,故宫博物院启动故宫文物建筑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为遗产要素的建立一个档案完备、定位迅速、事权明确、实用性强的管理系统。系统按照故宫既有的区域划分单元网格,指定管理与责任人,实现网格内人、地、物、事的直接关联,完善遗产地保护与管理。
测绘图纸
在遗产要素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对文物建筑建立“建”字号编码体系,兼顾要素类型和空间位置,使每个要素都拥有唯一的标识符,为共享服务提供充分条件”。
|
|
养心殿建筑遗产要素信息 | 遗产利用模板 |
遗产利用模块可以将室内空间定位到具体负责人,综合使用归属、功能类型、室内温湿度变化等情况,辅助管理者评估不同的适用情况,做好文物建筑的合理化利用。
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已经对文物建筑登记造册并逐步建立健全四有档案,通过开展日常巡查、定期普查和日常保养维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础信息数据。将这些数据所涉及的业务进行分类,形成遗产要素、遗产保护、遗产利用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整合到“故宫一张图”,实现查询、展示文物建筑及相关要素的属性信息和档案资料;巡查、普查及日常保养的全流程管理;管理、查询遗产利用情况;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遗产地的网格化管理,不仅是空间区域的细分,观念和方法的进步,更是紫禁城600年岁月积淀的与古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