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管故宫的第120号令
《故宫简介》
1949年故宫工程一览表 影像系统
从景山看故宫(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1950年代故宫清运渣土
太和殿旧影(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北上门内修地面
1966年故宫木器修护人员退休留影
《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封面
1956年西北角楼大修大木竣工集体合影
《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内页
拨交《五牛图》《纺车图》等文物的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来函及拨交单
新中国·新故宫
平津战役中,毛泽东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经各方努力,1949年1月31日,北平终于宣告和平解放,故宫与北平城一道完整地保留下来。
《八大作》第一集:土作——厚而载物
《八大作》第一集:土作——厚而载物
《八大作》第二集:石作——稳而持重
《八大作》第二集:石作——稳而持重
《八大作》第三集:搭材作——相辅相成
《八大作》第三集:搭材作——相辅相成
《八大作》第四集:木作——方寸之合
《八大作》第四集:木作——方寸之合
《八大作》第五集:瓦作——定而望动
《八大作》第五集:瓦作——定而望动
《八大作》第六集:油作——厚薄有度
《八大作》第六集:油作——厚薄有度
《八大作》第七集:彩画作——木衣锦绣
《八大作》第七集:彩画作——木衣锦绣
《八大作》第八集:裱糊作——柔外韧内
《八大作》第八集:裱糊作——柔外韧内
故宫文物的典藏与保护
南迁文物回归故宫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日寇的劫掠、战火的毁损,故宫博物院的1.3万箱文物自1933年迁存上海、南京。新中国成立之后, 11178箱存放于南京的故宫南迁文物,绝大部分于1950年、1953年和1958年分三次返回故宫博物院。
流失国宝重返故宫
20世纪初,清王朝覆灭后,清宫里的不少文物通过各种途径散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国库亟需充实。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示以重金回购流失文物、重新入藏故宫博物院,其中包括《伯远帖》《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珍品。
七年文物藏品清理
2004年至2010年,故宫博物院开展了自1925年建院以来的第五次文物藏品清理工作,也就是常说的“七年文物清理”。这是最大规模、也最为彻底的一次,并正式将古籍文献、古建类藏品等纳入文物管理体系,全院在账文物藏品总数首次得以精确到个位。
文物修复与科技保护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修整组”“裱画室”,到如今能修复书画、钟表、金石、陶瓷、织绣、木器、漆器、镶嵌、唐卡等多门类文物的文保科技部,文物保护工作与传统技艺、与高新科技的联结都更加紧密了。
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
至善至美——紫禁城里的国家级非遗技艺
至善至美——紫禁城里的国家级非遗技艺
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拥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2008年获批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2011年获批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2014年获批的古钟表修复技艺和2020年获批的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
至诚至真——匠心守护非遗传承与发展
至诚至真——匠心守护非遗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人。故宫博物院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上始终实行师承制的模式,以老带新、完整过渡,保证了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的有序传承。
在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下,社会各界对文保领域的关注逐渐升温,大批高端人才、技术与设备助力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事业,国内外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也愈加频繁。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
古建营造
古字画装裱与修复技艺
书画修复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书画临摹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青铜器修复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古钟表修复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
囊匣制作
新时代•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故宫人也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的新故宫而不断奋斗。
平安故宫
学术故宫
数字故宫
活力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