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浙江鄞县人。清光绪七年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生,1955年3月26日卒于北京。1901年肄业于南洋公学。1922年任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兼导师。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任古物馆副馆长,1933年改任院长,1952年辞去该职专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衡先生为故宫博物院服务了27年,其中19年担任院长之职。这19年中多值战乱,烽烟遍地,故宫文物南迁、西运,新旧政权交相更替,马衡先生始终以保护故宫文物为己任,尽职尽责,他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劳苦与功绩将永载青史。马衡先生又是著名的金石学大师、中国近代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而且将自己毕生的收藏倾囊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马衡先生的品格和襟怀是培育故宫人精神和形成故宫传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令我们永远感念。

(感谢牛晨、庄灵先生提供部分珍贵旧照)

马衡先生自故宫博物院筹备之初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博物院工作的中坚,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院务决策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任院长期间,历经故宫文物南迁、西运,确保万余箱文物毫发未损,更在关键时刻拒运文物赴台,故宫能得以今日的面貌存在,马衡先生功不可没,堪称“故宫的守护者”。(郑欣淼)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6日,故宫博物院被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马衡先生留任院长,全体工作人员均留原工作岗位,职薪不变。1950年1月,南迁文物第一批1500箱从南京运回,其余至今滞留南京。1951年11月,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文化部社

中秋帖

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冶秋和马衡院长等从香港以重金》赎回“三希堂”中之“二希”——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并入藏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为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全面恢复及以后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伯远帖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