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浙江鄞县人。清光绪七年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生,1955年3月26日卒于北京。1901年肄业于南洋公学。1922年任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兼导师。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任古物馆副馆长,1933年改任院长,1952年辞去该职专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衡先生为故宫博物院服务了27年,其中19年担任院长之职。这19年中多值战乱,烽烟遍地,故宫文物南迁、西运,新旧政权交相更替,马衡先生始终以保护故宫文物为己任,尽职尽责,他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劳苦与功绩将永载青史。马衡先生又是著名的金石学大师、中国近代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而且将自己毕生的收藏倾囊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马衡先生的品格和襟怀是培育故宫人精神和形成故宫传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令我们永远感念。

(感谢牛晨、庄灵先生提供部分珍贵旧照)

马衡先生自故宫博物院筹备之初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博物院工作的中坚,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院务决策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任院长期间,历经故宫文物南迁、西运,确保万余箱文物毫发未损,更在关键时刻拒运文物赴台,故宫能得以今日的面貌存在,马衡先生功不可没,堪称“故宫的守护者”。(郑欣淼)


马衡先生于1933年7月代理故宫博物院院长,次年5月实授院长。上任后,他立即开展对故宫博物院留北平文物的清点及南迁运沪文物的点收工作。1935年12月至1936年3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赴英国伦敦展出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这是故宫文物首次大规模出国展览,为战难中的国人树立了骄傲与自信。1936年9月,位于南京朝天宫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房也在马衡先生的呼吁努力下建成,存放从上海转迁的故宫文物。正当马衡先生运筹帷幄之时,“七七事变”爆发了。

“七七事变”后,南京形势日趋紧张,故宫博物院的南迁文物奉命向西南后方疏散,亦称“西迁”。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为保护故宫文物的完整,故宫同仁历尽艰难,甚至付出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神圣职责。马衡院长在这8年中策划调度,鞠躬尽瘁,功莫大焉。西迁文物分3批存放在四川巴县、乐山县、峨嵋县等处,每一处存放地都是由马衡院长亲自实地考察而选择确定的,途中辗转迁移,多次在敌机夷平该地之前脱离险境,连马衡先生都归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1943年马衡院长在贵州安顺存放文物的华严洞岩壁上题字 故宫同仁在南京朝天宫库房门前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为战难中的国人树立了骄傲与自信 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 故宫同仁在南京朝天宫库房门前 西迁文物在川陕公路上艰苦运输情形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