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俶(1595―1634年),字端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文从简女,文徵明玄孙女,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花鸟画是女性画家们最热衷表现的题材,出于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她们对花鸟特有的偏爱,及花鸟具有托物言志、比兴的审美意趣,促使深居中的女子,对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花鸟加以表现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文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明末钱谦益给予文俶的艺术极高的评价:“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则赋予文俶更高的赞誉:“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 |
|
《萱石图》轴,明,文俶作,金笺,设色,纵130cm,横43cm。
款题“庚午仲夏廿又九日天水赵氏文俶画”。钤“端容”、“赵文俶印”二方。庚午为明崇祯三年(1630年)。
文俶在花卉画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她曾用4年时间悉心描摹内府收藏李时珍的《本草纲要》中草药插图千余幅,并对照她婚后所居寒山中自然界的花草写生,绘有《寒山草木昆虫状》,上千幅图。在文俶的花草世界里,有大量的作品是反映与母性、生子有关的萱草、罂粟画,从中可见她作为一名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迫切地希翼为夫家生儿育女的心态。
这是一幅利用冷暖色调的对比以加强审美意趣的成功之作。色泽鲜艳的萱花与墨染的湖石形成高度的冷暖色差,花之艳冶与石之坚凝都在这种对比中而更为鲜明。虽描绘的景致不多,但丰富的视觉效应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 |